今年7月,由天津市測繪院、上海地質調查研究院、天津市地質調查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等單位共同完成的“濱海地區工程建設引發地面沉降機理及控制措施研究”項目順利通過國土資源部組織的成果驗收。該項目成果被評為“國土資源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2017年度十大優秀成果”,并在2017年7月27日的《中國國土資源報》進行了專題報道。
天津市測繪院負責其中“InSAR在地面沉降長期監測中的應用研究”。針對InSAR在地面沉降長期監測的應用需求,提出了面向單源SAR數據的擴展小基線 InSAR 時序分析方法;基于多源InSAR監測點高精確配準和同化等關鍵技術,提出面向多源SAR 數據的擴展小基線InSAR 集成方法,為多源SAR 數據地面沉降長期監測應用提供了解決方案。
歷時三年,該項目共獲得實用新型專利1項、申請發明專利1項、在SCI雜志《Sensors》發表英文論文1篇(影響因子2.677)、《測繪科學》等核心期刊發表論文5篇。目前,該項目成果已在濱海新區地面沉降監測體系、地面沉降監測服務總體規劃編制和管理等項目實踐中進行了應用,即將為薊州區北部山區地質災害遙感監測、天津市水利設施監測以及天津市軌道交通全生命周期監測等項目提供技術支撐。